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舉世聞名的佛教遺址,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前臨宕泉,東向三危山.據唐代碑文記載,莫高窟創建于前秦建元二年(西元 366年),至十四世紀,邊續千年鑿窟造像不斷。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各個朝代,形成南北全長1680米的石窟群,共存洞窟700多個,其中有彩塑和壁畫的洞窟492個,彩塑2000多身,壁畫45000平方米,木構窟簷五座。莫高窟是現今世界上規模最宏大、歷史最久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良好的佛教遺址。莫高窟各窟均由洞窟建築、彩塑和壁畫綜合構成。洞窟建築形式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佛龕窟、佛壇窟、大像窟等。塑繪結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壁畫內容豐富博大,分為佛教
尊像畫、佛經故事畫、佛教史故事畫、經變畫、神怪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等七類,是古代社會歷史形象的反映。精美的彩塑與壁畫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代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具有珍貴的歷史、藝術、科技價值。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發現了藏經洞,出土了四至十四世紀的文書、刺繡、絹畫、紙畫等文物4萬餘件。其中文書,大部分是漢文寫本,少量為刻印本。漢文寫本中佛教經典占90%以上,還有傳統的經史子集,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官私文書等。除漢文外,還有古藏文、梵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等多種少數民族文字。敦煌文書的發現是研究中國與中亞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文學、藝術、科技等的重要資料。莫高窟藏經洞發現後歷經劫難,大批敦煌文物與石窟中的一些壁畫和彩塑,先後被英、法、日、俄、美等國的盜寶者劫運國外,流散於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圖書館與博物館。這是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本世紀初以來,以藏經洞出土文書與敦煌石窟藝術為主要研究物件的敦煌學在全世界興起,已成為當今國際上的一門顯學。莫高窟,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944年,在莫高窟設立了保護研究的專門機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50年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擴大為敦煌研究院.
地點: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東南2 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
開放時間:8:00——18:00
特別關照:莫高窟內禁止拍照;陰雨天洞窟不開放;參觀時最好帶手電筒(景區外也可租到);參觀時間最好選在清晨(因為有參觀人數的限制,而且早上光線較好);非專業人士在進洞之前最好讀一本關於莫高窟的介紹,否則很難看明白壁畫的玄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