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夜光杯廠(工藝美術廠),位於酒泉市民意街2號,是一家有近五十年曆史,專門生產“酒泉夜光杯”和玉雕旅遊工藝品的老字號企業。年工業總產值300萬元,利稅40萬元,創匯35萬元,年產各類夜光杯和玉雕旅遊工藝品8萬餘件。
“酒泉夜光杯”是一種用玉琢成的名貴飲酒器皿。當你把美酒置於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據《十洲記》記載:週穆王時,西域向朝廷進獻夜光常滿杯。杯是白玉之精,記述了西域夜光杯的特色。 “酒泉夜光杯”的形成至少在唐代就已有之。酒泉是河西通衢之地,東迎華嶽,西達伊吾,北通沙漠,南望祁連。製作夜光杯的玉料就是採自距酒泉城百餘公里的祁連山中。
生產夜光杯,要經過選料、鑽棒、切削、掏膛、衝碾、細磨、拋光、燙臘等二十多道工序。 “酒泉夜光杯”採用優良的祁連山玉精雕細琢而成,造型獨特,式樣精巧,分傳統夜光杯和仿古夜光杯兩大類。其色,黑賽烏漆,白如羊脂,墨綠似翠,紋飾天然。杯薄如紙,光亮似鏡,內外平滑,玉色透明鮮亮,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變,尤為月光下對飲,杯內明若水,似有奇異光彩,因而自古就有“酒泛夜光杯”之佳傳。傳統夜光杯有大、中、小高腳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台玉蓋碗。仿古杯有爵杯、鳳杯、觴杯、牛頭觥、雙鳳杯、雙龍海棠杯及酒具、茶具、玉雕旅遊工藝挂件八十多個品種。
在明末清初玉器生產的興旺時代,那時酒泉有玉器作坊十來家,當時夜光杯除由本地小販轉售外,其餘的或為晉陝一帶客商運往京、津、滬轉銷內地,或為商販運往康、藏一帶換取鹿茸、麝香,或為外國傳教士帶到國外,年遠日久,於是遐爾聞名,遂有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之稱。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扶持下,玉器工人走上了公私合營的道路。 1957年,老藝人王三忠去北京出席了全國工藝美術老藝人代表大會,並榮幸地代表酒泉人民向毛主席敬獻了兩隻夜光杯。 1958年夏天,朱德同志到西北視察來酒泉,指出:“夜光杯這個傳統手工藝品不能斷絕,要大力發展”。同年底成立了地方國營夜光杯廠。 “酒泉夜光杯”經過老、中、青三代工藝技術人員幾十年地不斷奮鬥,目前已有三十多種造型,分為中式杯、高腳杯、平底杯、仿古杯四大類。中式杯有大、小兩種;高腳杯有大、中、小三種;仿古杯有爵、觴、觥、樽四種。中式杯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渾圓深沉,古樸典雅,象徵著中華民族憨厚朴實落落大方的風格。高腳杯又稱西式杯,有西方帶座玻璃杯的造型特點,盃體曲線突出而自然,玲瓏精巧,不乏中式
杯亭亭玉立的氣質。
酒泉夜光杯廠生產的傳統夜光杯和仿古異型夜光杯曾多次榮獲省優、部優稱號,並先後榮獲全國旅遊商品研評會金獎,輕工部優秀出口產品銀質獎、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優秀質量管理獎等18項獎項。該廠1994年經國家旅遊局、國內貿易部等部委評定為全國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 1996年被甘肅省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企業。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及港、澳、台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接待外賓和海外僑胞三萬多人次,曾圓滿完成對五十多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及泰國公主詩琳通的外事接待任務,是酒泉地區對外參觀旅遊景點之一。酒泉夜光杯廠的發展始終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和關懷,中央領導同志朱德、葉劍英、方毅、陳慕華、喬石等先後到廠視察。 《光明日報》《羊城晚報》《甘肅日報》、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和台灣多家電視台等報刊、媒體,曾對夜光杯產品作過報導。每當旅遊季節,中外遊客便紛踴而至,以目睹夜光杯的製作而欣慰,以得到“酒泉夜光杯”為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