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馬蹄寺又名普光寺,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北距張掖市65公里,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根據史志記載,在臨松山開鑿石窟始于晉代的郭瑀。《晉書•隱逸傳》說:“郭瑀字元瑜,敦煌人。”青年時期超凡脫俗,遊學到張掖,拜郭荷為師,獲得學業。他精通經義,儒雅善辯,尤其能寫文章。郭荷死後,郭璃守孝三年,之後便隱居到臨松山薤穀,開鑿石窟,養生修煉。《甘州府志》也說:馬蹄寺石窟肇始于郭瑀及其弟子,後人擴大規模,塑造佛像,慢慢形成很大的佛教寺院,明代時期曾有藏族僧人五六百人。從郭瑀算起,馬蹄寺石窟開鑿至今已有1600多年了。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始建於北涼。馬蹄寺因傳
說中的天馬在此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於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馬蹄寺石窟的獨特之處在於千佛洞有500多個摩崖佛塔窟龕,規模寵大;金塔寺中的大型肉雕飛天古樸稚雅,為國內僅有;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層二十一窟,寶塔形排列,內有佛殿,外有回廊,共開內外窟龕達49孔之多,造型奇特。馬蹄寺環境秀麗,山青、水秀、峰奇、洞異堪稱四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