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山公園位於蘭州市北,因山頭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該寺始建於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長方形,白塔居中,塔身為八面七級,高約十七米,上有綠頂,下有圓基,通體潔白,挺拔秀麗。塔南是三大寺樓,北面是准提菩薩殿,東西各有配殿數間。登白塔山頂,可俯視蘭州市容,白塔與黃河上的鐵構成雄渾壯麗的畫面,成為蘭州市的象徵之一。
白塔原為紀念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在蘭州病故的一西藏薩迦派喇嘛而建。現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 54年(1715年),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下築園基,上著綠頂,各面雕有佛像,簷角系有鐵馬鈴。塔外塗白漿,如白玉砌成。
蘭州市白塔山東約1公里處有元代的王保保城遺址。相傳明初,大將徐達、馮勝奉命攻打元軍王保保,久攻不破,恰至元宵節,徐達命軍士做成又粗又長的鼓,扮成社火隊混入城內,以大旗為號,裏應外合,終於攻破了王保保城。為紀念這場戰鬥的勝利,這種鼓被命名為“太平鼓”,並成為蘭州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從此,王保保城和太平鼓更加聞名。
白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下築圓基,上著綠頂,各面雕有佛像,簷角系有鐵馬鈴。塔外通塗白漿,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為公園,總建築面積 8,000多平方米,分為三台建築群,依山而築,飛簷紅柱,參差有致,各建築以亭榭回廊相連,四通八達。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古稱“鎮山三寶 ”,現紫荊樹已枯死。白塔山經過多年綠化,樹高林密,曲徑通幽。公園三台大殿內獨特的“黃河奇石館”藏石豐富,獨具風格。山下為中山橋,二者已連為一體,成為蘭州旅遊的必遊之地。
地點: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的白塔山上
|